中美著名癌症專家告訴您為什麼白藜蘆醇具有抗癌、抗腫瘤和抗突變能力

神奇的天然營養素
白藜蘆醇能夠餓死癌細胞詳情!

威廉·李,美國劍橋大學“血管再生研究基金會”主席,著名的癌症研究專家。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治療癌症的新途徑:利用我們對血管新生的知識來對付給腫瘤供血的血管。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有成效的一步:吃那些富含抗癌成分的食物,讓它們來戰勝癌症。當演講到第12分36秒時,威廉.李著重提到了“白藜蘆醇”對於抑制血管增生和治療癌症的顯著效果,簡單的說,就是白藜蘆醇能夠餓死癌細胞!


David Sinclair的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活化Sirtuin1 (Sirt1)延長壽命的作用

人類醫學史上,從來不缺乏為世界變得國家美好的探索者和研發者。在2002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David Sinclair及其團隊發現白藜蘆醇能增加酵母菌的壽命,並發表在知名相當有影響力的期刊Nature,並引起學界一陣研究抗老藥劑的風潮。

David Sinclair的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活化Sirtuin1 (Sirt1),進而限制熱量的攝取達到延長壽命的作用,並對於各式生物種皆有此功效,包含老鼠甚至人類。高含量的脂聯素(源於白藜蘆醇),或許能降低2型糖尿病, 心髒病,甚至癌症的風險。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可藉由活化脂肪細胞控制分泌的荷爾蒙- adiponectin(脂聯素),調節增加身體健康……David Sinclair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皮爾斯衛斯朋通過籌集投入1億多美元的成熟研發,最終把白藜蘆醇應用進一步推向市場,這不僅僅是科學發現的意義,而是造福人類的意義!

白藜蘆醇具有抗癌、抗腫瘤和抗突變能力

在1997年1月,美國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藥學院的John Pezzuto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著名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葡萄的天然產物白藜蘆醇的抗癌活性》的論文,引起醫學科學界的轟動。論文證明白藜蘆醇能有效抑制與癌症各過程相關的細胞活動。作為抗氧化劑、抗突變劑和抗炎劑,白藜蘆醇顯示出對癌症的化學預防能力,能夠防止細胞癌病變並阻止惡性腫瘤擴散,還能抑制蛋白鉻氨酸激酶,通過阻止激酶功能而起抗突變作用,還可抑制細胞發炎。

在1993年, Jayafilake 等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蘆醇和順式白藜蘆醇都具有抗癌活性,其原因是它們可以抑制蛋白質-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神奇的天然營養素
Jang 等研究小組進一步指出,白藜蘆醇在癌症發生的3個階段即起始、增進和發展過程中,都有較大的防癌活性,且對癌症發生的3個階段都有抑制乃至逆轉作用:

1、抑制起始作用。減少自由基形成,誘導Ⅱ期藥代酶增多,拮抗二噁英作用;

 2、抑制增進作用。抑制環氧合酶( COX ),抑製過氧化氫酶;

 3、抑制發展作用。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分化,誘導癌細胞凋亡。

白藜蘆醇可望作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製劑,諸多醫學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對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皮膚癌、淋巴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婦女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

婦科中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嚴重威脅廣大婦女的生命健康。據保守估計,全球每年約新增加50萬例臨床確診的宮頸癌病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婦女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嚴重威脅廣大婦女的生命健康。據保守估計,全球每年約新增加50萬例臨床確診的宮頸癌病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患者約13萬,每年約有5萬人死於宮頸癌。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且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呈雙峰狀分佈,即35-39歲和60-69歲。宮頸癌的主要特點是局部蔓延,早期的侵襲轉移往往使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因此,尋找一種抗宮頸癌侵襲的藥物將成為成功治療宮頸癌的關鍵。

白藜蘆醇是一種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在惡劣環境下或遭到病原體侵害時自身分泌的一種植物抗毒素。研究表明,白藜蘆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雌激素樣、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腫瘤的啟動、發生和發展三個階段均發揮強大的抗腫瘤作用。

其主要活性表現為:
1. 抑制細胞色素酶:細胞色素p450能夠通過氧化作用使某些致癌物質如bap轉變為高度致突變衍生物並釋放自由基,導致DNA氧化損傷。白藜蘆醇是細胞色素p450抑製劑,可阻止這一過程的發生;

2. 誘導穀胱甘肽-s-轉移酶、尿嘧啶-雙磷酸葡萄糖酸基轉移酶等解毒酶活性,使致癌物解;

3. 抑制環氧合酶(cox):白藜蘆醇可通過阻礙核轉錄因子nf-kb的活化抑制cox表達,從而抑制環氧合酶活性;

4. 抑制蛋白激酶活性:酪氨酸蛋白激酶(ptk)能激活atp末端磷酸,使底物蛋白質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這一過程在腫瘤基因表達的信息傳遞中起重要作用,許多惡性腫瘤細胞都發現有某種特定的ptk被激活或過量表達。白藜蘆醇可通過非競爭性結合機制抑制pkc的活性從而達到抗腫瘤的作用。

白藜蘆醇可望作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製劑,諸多醫學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對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皮膚癌、淋巴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糜漫天教授主持的國家973項目(2010CB529403)課題:白藜蘆醇對乳腺癌幹細胞抑製作用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乳腺癌幹細胞的存在與乳腺癌發生、發展和轉移密切關聯, 同時是影響其癒後及治療效果的關鍵。該研究揭示了白黎蘆醇抑制乳腺癌幹細胞的功效及其分子機制:白黎蘆醇降低人乳腺癌細胞中乙醛脫氫酶1的比例, 減小無血清誘導成球的大小及數目,最終抑制乳腺癌幹細胞自我更新信號通路。本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白藜蘆醇對乳腺癌的防治效應。
白藜芦醇对乳腺癌干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乳房不僅是女性的象徵也是美的表現,但現在患乳腺疾病的女性越來越多,其實我們的乳房非常嬌弱,需要好好愛護。但是研究人員發現,當白藜蘆醇阻斷白細胞介素 -6時,雌激素的細胞增殖,即致癌細胞的繁殖未被激活。研究小組認為,這意味著使用白藜蘆醇並把雌激素受體作為目標可為新抗癌藥物的開發提供新思路。

紅葡萄酒和藍莓可減輕炎症,預防心髒病,甚至還可以預防某些類型的癌症。這些裨益都歸因於一種叫做白藜蘆醇的化合物。白藜蘆醇可以阻止白細胞介素-6:一種存在於免疫系統,能誘發炎症反應的蛋白質。

白藜蘆醇——對鼻咽癌防治作用!

2006年大陸暨南大學黃教授等在《虎杖白藜蘆醇對鼻咽癌細胞增殖的抑制效應》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白藜蘆醇對鼻咽癌不同類型的細胞株生長均有明顯抑製作用,並表現劑量依賴性特點。證實白藜蘆醇對體外培養鼻咽癌細胞增殖有較強抑制活性,該抑製作用與癌細胞阻滯有關。

2009年10月,中國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張少強等醫師,於《中西醫結合學報》發表“白藜蘆醇對缺氧環境中鼻咽癌細胞株CNE-2的化療增敏作用”,結論說明:白藜蘆醇可以通過下調核轉錄因子HIF-1a及多藥耐藥相關基因mdr11、多藥耐藥相關蛋白1(MRP1)的表達提高缺氧環境中鼻炎癌細胞株CNE-2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2009年11月中國遼寧省腫瘤醫院放射科屈醫師等,於《中華腫瘤防治雜誌》發表“白藜蘆醇對CNE-1鼻咽癌細胞放射增敏效應的研究”,結論說明:白藜蘆醇對人鼻咽癌細胞CNE-1具有放射增敏效應,其機制可能與白藜蘆醇抑制細胞修復,導致G2/M期細胞阻滯和誘導細胞凋亡有關。

台灣的醫療技術在世界領先,而台北榮民總醫院(簡稱榮總)是台灣最好的醫院,率先採用白藜蘆醇抗癌療法。

%d bloggers like this: